金日光教授:【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四十三
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四十三
(四十三)酸性的氢离子?
最近有些群友问我那些酸性的氢离子(相当于一个质子外有一大堆水分子)也有双金字塔结构?我说大有可能,但同生命动力阴阳精离子的正八面体上下金字塔两回事,完全不一样,故说起来相当啰嗦了。
朱光亚老师,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上世纪50年代东北人大(现吉林大学)教我物理课的老师,于1955年调到北京,我1961年初来北化大工作,有师生联系,后来我作为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来往多,在钱老的牵引下,朱老师也成了理工男/女的成员。
他自从长春东北人大教物理课开始,一直到北京的这二、三十年间,多次说,国际物现学界为了计算质子和中子的磁矩,硬把质子和中子的一个电荷分成三个分数电荷,他坚决反对这种人为的作法,但他精力有限,建议我能否能搞出在单电荷下,使质子和中子计算的磁矩与实测值很靠近?但是在那时,想改变计算方法,就得重新考虑质子和中子的来源问题。

当年,钱老和朱老师之间关系也很密切,他们俩都同意不再用西方的“一个金币大的奇点一次性爆炸,形成现在宇宙”的学说,而他们认为充满于宇宙的某种高能粒子,类似煤气,亚麻粉尘、金属铝粉尘一样,空间大爆炸的方式,从而首先形成大量的质子和中子,然后通过核聚变反应,形成各种元素。在他们的这些启发下,我开始考虑新的《宇宙发生学》。
当年,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正负电子对撞击机,可得比质子中子大几倍的实验事实启发下,考虑到宇宙的质子(mp)和中子(mn)有可能从充满于宇宙的高能正负电子对撞而成。
那么由多少个纯质量(me^0)的电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呢?
当年从文献上看到:
纯电子质量 me=0.51099Mev/cc=1个me^0
质子质量 mp=938.27Mev/cc,相当于1836me^0
中子质量 mn=1838me^0
从中看出:质子有下列特色
mp=27×68me^0 可见质子由27个微夸克(q=68me^0)组成。
可见质子由27个微夸克(q=68me^0)组成。
mn=26×68me^0+70me^0
中子也由27个微夸克组成!只是其中的一个微夸克略大一点而已。
大家可能问微夸克(q=68me^0)有什么意思?
有些群友说68是个很特别的数,传统上代表<流流顺发>,我们不能停留在这一典故上。
当年68me^0是朱光亚老师和钱老感到特别有意思的结构体,比如17中6个me^0先进入正八面体的顶角上,构成两个上下金字塔,然后在八个面上再加8个me^0,共14个me^0用上了,还有三个可以放到正八面体上、中、下三点上,即上下金字塔底面的中心和上下塔界面中心位上。

然后,由四个这样的正八面体上下金字塔,再以正四面体形式团聚,总共用上17×4=68me^0=q,钱老和朱老师对这个模式感到非常有意思,觉得很不错了。

因为其它八个介子和八个重子也可以用这种微夸克聚集的模式,(参见《科学中国人》2008,第四期及2009年第四期),其中微夸克的大小也可以变小到q=65me^0,即可三个中心点上同时没有me^0,或少一个me^0,q=67me^0,也可以少2个me^0,使q=66me^0。
但是不管q是怎么样的结构,质子和中子共由27个q构成的设想,是大家都非常同意的看法。即质子或中子,都是由3×3×3=27个微夸克构成的最典型的正立方体或大球,其中微夸克各自带完整的正或负电荷,形成类似“石榴结构”。
这个27数好在也可以分成各种三夸克(u,s,d),但是在计算磁矩时不再用三个分电荷的方式了,就可以用“石榴模型”,直接计算质子和中子的磁短,同实测值相当接近。
1. 质子的磁矩
其中质子的一个正电荷磁矩,
实测值μp=+2.79μn
计算值为
2. 中子的磁矩
中子0电荷的磁矩,
实测值μn=-1.9μn
计算值为
▲根据自然界很多物质形态取球型体的概念归纳以上的情形,我们可用下列的方式来示意质子上中下层的近似圆球的形象。
▲就能表现中子电荷分布的对称性,这样可以组合成三层模拟准球型分布。
这样从根本上不再用分数电荷的人为虚设了!以此解决了朱老师一生中没有解决的科学问题,得到朱老师的高度欢心!于是在朱老的推荐下,有关的论文连续发表在《科学中国人》多期刊物上。
钱老甚至说,看来微夸克可以看作“上帝”粒子,因为所有粒子都离不开微夸克(q)。
一些群友们问我水里的质子(氢离子)有酸麻味,是否质子有金字塔的能量?
我说,钱老说过68me^0有金字塔结构,而质子和中子更不难设想有金字塔,比如立方体里6个面心连在一起,就可以有个很漂亮的正八面体上下金字塔,也可以在圆球内,连结上下左右前后六个点,有个正八面体。
但在这里,没有d电子活动空间的问题,而水里的氢离子作为质子,造成格外的酸味,实际上也可以看作质子内部聚焦的空间能量及电荷对人味觉的刺激作用,使人感到<酸麻味>!
所以当年朱光亚老师开玩笑地说,酸味是质子的高密度电荷与聚宇能的作用所造成的,其他的Na+、K+离子不像质子那样有高密度电荷,故无酸麻味!
最近,我私下里说了上述的一些看法之后,还有一些群友们问我一些元素的中子衰变成质子或者质子衰变成中子的问题,我说这些情况,看看以后找机会再论。
今天先说到此。
常州《黄帝内经》当代科学解读馆
主持人:金日光
2025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