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篇|金日光教授:(二)如何看待当前的医理和药理?
金日光语录
如何看待当前的医理和药理·二
HPV为什么会与癌症有关系?高危型和低危型病毒的区别在哪里?
从全新视角解析HPV致病机理
主题介绍
上一篇文章(新篇|金日光教授:(一)如何看待当前的医理和药理?)开头大致介绍了我每个系列撰写九九八十一篇的思路,在这篇文章开头再做一个更详细的解释。
九九八十一篇为一个周期的灵感来源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的上卷《素问》与下卷《灵枢》,各有九九八十一篇,蕴含着古人对宇宙与生命的系统思考。
我因此也仿照这个思路,以“九九八十一”为周期,至今已经写了好几个周期。
每一次周期结束,我也总愿意将过往的思考与探索加以梳理,以飨同道,以启新思。
新章起因
前文发布后,鉴于HPV病毒与女性宫颈癌有密切关系,所以许多女性读者都非常关注这个话题,并进一步提出了病毒起源、分类、预防与治疗等问题。
为此,北京化工大学的张双琨博士和他的团队,专门查阅并整理了HPV病毒起源及其基因序列分布等资料,并给出了如下解读。
关于HPV的起源,科学界目前没有确切的“诞生”时间点。它并不是突然出现的病毒,而是一个经过漫长演化过程的古老病毒家族。
通过持续的基因变异和自然选择,最终形成了如今高度适应并专门感染人类的病毒群体。
HPV具有高度的物种特异性,几乎只会在人类间相互感染,根本原因在于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核心原因——细胞受体的特异性(“锁与钥匙”模型):病毒感染的第一步是病毒的外壳蛋白(L1蛋白,相当于“钥匙”)必须精准识别并结合到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分子(相当于“锁”,如α-6整合素、硫酸肝素蛋白聚糖等)上。

图片来源:aqualab.pt
其他动物细胞表面缺乏这种可以实现精确匹配的“锁”,所以病毒无法附着和感染。
细胞内环境的依赖性:即便病毒偶然进入动物细胞,后续的复制过程也无法顺利进行。
因为HPV的基因复制和病毒颗粒的组装,高度依赖人类细胞内特有的酶系统(如DNA聚合酶)和转录因子、蛋白质。动物细胞无法有效支持这些过程。
生命周期与细胞分化的同步性:HPV的完整复制周期,与人类皮肤或黏膜上皮细胞的分化过程紧密耦合。不同物种的上皮细胞分化程序不同,因此,动物无法为HPV提供完成其生命周期所需的“流水线”。
免疫系统的差异:不同物种的免疫系统对病毒的识别和清除机制亦不相同。即便病毒在动物体内能进行少量复制,也可能被动物的免疫系统迅速识别并清除,无法建立有效感染。
其他动物也有专属的乳头瘤病毒(Papillomavirus, PV)。它们与HPV同属乳头瘤病毒科,结构、基因组组织和生命周期相似,但互不交叉感染,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病毒名称 | 宿主 | 通常引发的疾病 |
牛乳头瘤病毒 (简称BPV) Bovine Papillomavirus | 牛 | 皮肤疣、纤维乳头瘤 |
犬口腔乳头瘤病毒 (简称COPV) Canine Oral Papillomavirus | 犬 | 口腔疣 |
兔乳头瘤病毒 (简称RPV) Rabbit Papillomavirus,又名Shope papillomavirus | 兔 | 皮肤角质瘤 |
马乳头瘤病毒 (简称EcPV) Equus caballus Papillomavirus) | 马 | 生殖器 或皮肤乳头瘤 |
猫乳头瘤病毒 (简称FcaPV) Felis catus Papillomavirus | 猫 | 皮肤斑块和 鳞状细胞癌 |
据张双琨博士介绍,HPV家族庞大,从HPV type1到type66,不过,已知的分型可以主要分为两大类:低危型与高危型。
传统生物学界在分析病毒毒性时,基本不会从构成基因的四种碱基「腺嘌呤(A)、胸腺嘧啶(T)、胞嘧啶(C)、鸟嘌呤(G)」的内聚能密度、聚合反应功能角度进行考察,也很少研究它们之间的比例与毒性之间关系。
不过,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北京化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就遵循钱学森先生的指导,对上述四种碱基及二十种氨基酸之间的集群对应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并从中看到了上述四种碱基的阴阳对病毒危害的关系。
通过计算,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四种碱基的内聚能密度值(CED),用以描述碱基分子间的聚集力。
碱基名称 | 缩写 | CED值 |
腺嘌呤 | A | ~642 (双环)/ ~563 (单环) |
鸟嘌呤 | G | ~719(双环) / ~647 (单环) |
胞嘧啶 | C | ~767 |
胸腺嘧啶 (DNA) | T | ~812 |
尿嘧啶 (RNA) | U | ~850 |
从上表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规律:双环结构嘌呤(A、G)的内聚能密度,低于单环结构的嘧啶(C、T、U)。
基于此,该团队提出一个核心观点:内聚能密度越高的碱基,其分子间聚集力越强,因此在生物聚合反应中,越难克服自身聚集力而进入到DNA或RNA链中。
由此我们推导出一个规律:在许多天然病毒的基因组中,CED值较低的A和G,其含量应倾向于高于CED值较高的T和C,即 A > T, G > C。
这个理论框架也被用于分析其他病毒。例如,研究团队之前指出,在分析新冠病毒的RNA序列时,观察到它的尿嘧啶(U,具有最高的CED值)含量存在“反常”现象,与天然病毒的规律相违背。相比之下,HPV病毒的基因序列则基本遵循了此前提及的规律。
团队通过分析HPV各分型的基因序列数据,发现无论是低危型还是高危型,其碱基含量大体上都符合 A > T 和 G > C 的趋势。
低危型HPV碱基数据
TYPE | A | T | C | G |
1 | 2390 | 2267 | 1483 | 1665 |
4 | 2364 | 2158 | 1291 | 1544 |
6 | 2476 | 2295 | 1333 | 1761 |
11 | 2401 | 2276 | 1522 | 1738 |
高危型HPV碱基数据
TYPE | A | T | C | G |
5 | 2371 | 2094 | 1534 | 1751 |
16 | 2599 | 2420 | 1378 | 1513 |
31 | 2531 | 2443 | 1360 | 1571 |
45 | 2509 | 2443 | 1353 | 1532 |
51 | 2409 | 2353 | 1432 | 1621 |
66 | 2472 | 2346 | 1356 | 1654 |
深入分析后,我们发现一个关键问题:AT碱基对在总碱基中的占比存在差异。
低危型HPV: AT / (A+T+C+G) ≈ 0.50 ~ 0.60
高危型HPV: AT / (A+T+C+G) ≈ 0.63 ~ 0.67
因此,研究团队认为,这个比值反映了高危型HPV病毒的“亲电性”。高危型HPV更高的AT占比,意味着其整体亲电性更强,更容易聚集过多的“阴精”生命动力源(如Fe, Cu, Ni等),导致局部能量失衡,使女性子宫向癌变方向发展。
针对HPV感染,上篇已经介绍过了一些中医诊疗方案,目前国家也推出了免费或普惠性接种方案。这类方案是保护女性健康、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措施,值得采纳。

图片来源:drmohanavamsyoncologist.com
除此之外,方厉远院长提供的已获国批的“聚宇能高能生命动力液”(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也在试验中观测到了效果。
我先从原理方面来解析一下,高危型HPV呈“强亲电性”(属阴),那么引入“高阳精性”的物质或可对其产生抑制。高阳精型“聚宇能高能生命动力液”(简称动力液)确实展现出了相当的抑制作用。
案例分享
乳腺癌患者的综合康复过程
患者信息:
女性,75岁,乳腺癌
背景:
2023年11月确诊,确诊前有明显结节已近2年,且已接受近100天中药治疗。确诊后,在不同阶段先后或同时接受了针灸、中药、原始点按推、医院免疫治疗以及使用聚宇能高能生命动力液等多种干预。
关键节点与干预措施总结


使用动力液前(左,创面很大)和后(右,结痂后仅为指甲盖大小)对比,左图画圈区域均为创面,区域中白色部分是涂抹的中药膏药。(为避免画面引起不适已进行马赛克处理)
结语
从该案例的观察来看,在使用包括“聚宇能高能生命动力液”在内的多种手段综合干预下,患者的伤口愈合取得了积极进展。
从理论角度看,这印证了“高阳精”物质对“亲电性”病灶的抑制作用。但也需要提示,动力液并非药品,不能用“治疗”来论述。
这篇文章还是希望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来探讨HPV病毒的情况和应对策略。
常州《黄帝内经》当代科学解读馆
主持人:金日光
2025年9月29日